7月6日,经过七年的艰苦鏖战,由中国中铁隧道局参建的渭武高速公路全线控制性工程——木寨岭特长隧道顺利贯通,为渭武高速公路年底全线通车,打下坚实基础。
木寨岭特长隧道全长15.2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最大设计时速80公里。一条15.2公里的隧道,在常规地质条件下,两三年的时间就可以打通,但是在木寨岭,却用了7年多的时间。这条隧道的建设难点到底在哪里?
(相关资料图)
木寨岭特长隧道出口场景
据中铁隧道局的技术专家介绍,木寨岭特长隧道位于四大地质板块的交界处,这些板块的构造活动强烈,使本来就软弱的碳质板岩更加破碎。施工过程中,隧道软岩大变形情况十分严重,挤压变形速率快、变形历时长、变形量大,隧道单边最大变形量超过2000毫米,刷新了国内纪录。
“遇风即化、遇水即融”的碳质板岩
由于其变形量级已突破国内外隧道和地下工程界以往所遵循的岩石力学理论和隧道建造实践的认知水平,超出了现行规范和标准范围,因而难以预测围岩的变化规律,在设计和施工方面更无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被国内地下工程界院士、专家及学者称为“隧道建设史上罕见的世界性难题”。
技术创新破难题
为破解难题,中铁隧道局在总结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多次组织技术团队深入现场,对地质因素、围岩状况进行调研,并召开高原高寒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科技大会。
锚索施作
建设者和专家院士通过50多次论证实践,最终形成了新型软岩隧道大变形治理技术与方法,即通过网状的锚索系统,将松散易碎的岩体压实,形成拱形承载结构,提高了岩体的稳定性。打进岩体里的锚索,像纳鞋底一样把碳质板岩串起压紧,起到了加固的效果,同时把极高的水平压力和垂直压力分散到岩体中,再通过单层拱架抵抗后期的变形,实现支护一次成功,让隧道单侧最大形变从原来2米降到了30厘米。
隧道掌子面机械施工
木寨岭特长隧道建设中,中铁隧道局科研团队取得了基于隧道场解重构理论的围岩支护方法及系统、软岩小孔径深孔成孔设备等多项发明专利。目前,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已在全国10多个隧道项目中推广应用。
穿越木寨岭,更快更安全
木寨岭隧道通车后,只需要不到12分钟就可以穿越目前仍需要1个小时才能通过的木寨岭,而且过往车辆不用再经过212国道连续13公里的长下坡,行车效率将大大提高,行车安全也将得到保障。
木寨岭特长隧道贯通
渭武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后,渭源至武都两地间的行车时间也将从4个小时缩短到2个半小时,届时我国高速路网南北方向主干线之一的G75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也将全线通车,极大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及投资环境,对促进沿线矿产、旅游资源开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促进区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渭武高速公路航拍
未来,岷县、漳县盛产的当归、黄芪、党参等238种中药材,金、锑、石油等矿产资源可以更快地运往全国各地,更多的游客可以走进遮阳山、贵清山、狼渡湿地草原、岷州会议纪念馆、红军盐井纪念馆等旅游景区,真正惠及公路沿线群众生产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